:::
綜合 邱立偉 - 總務處 | 2024-06-26 | 點閱數: 346

本校教學大樓東側1樓、2樓廁所建置多年,廁所樣式老舊,以下需改進之內容:

一、通風採光不佳:原本廁所東面為隔屏及便座安排,窗戶開窗設置於隔屏內。

二、管路部分阻塞不通及設備漏水之現象,造成使用及維護清潔不易。

三、地坪有高度差易造成如廁時的危險。

四、部分磁磚脫落及隔屏損換,有美觀及使用危險。

五、廁間便座數量及空間配置不佳,廁間空間擁擠。

六、廁間設有天花板及燈具內崁,空間較壓迫且管線維護不易。

七、廁內設備(如便座、感應器、安全警鈴等)老舊不堪使用。

八、缺乏合宜之性別友善廁所。

      學校位於傳統眷村社區且緊鄰鐵道,早期的鐵花窗成為社區鄰里的親切意象,且隨著台南鐵路地下化推動,將來鐵道旁將整體規劃為綠色廊道,由廁所觀望出之風景亦將隨之進化;另整體考量校內既有之葉子造型牆面,以及改造廁所旁既有牆面之木紋格柵裝飾,綜合以上元素,作為本次廁所改造之設計理念。

    本次改造之老舊廁所,除了硬體設備老舊損壞,基於廁所通風、採光及清潔維護等基礎需求, 平面配置上隔屏隔間改設置在西側,加大窗戶引進光線,東側作為意象畫面空間或是低矮的小便斗空間,拆除既有天棚,採用管線明線方式,並重新調整便器比例及數量,使原本窄小、壓迫、採光不足的廁所,達到放大空間的效果。

   總上考量,本次廁所改造,以眷村鐵花窗、鐵路火車、校內元素為基礎,將既有窗戶改裝鐵花窗,並將原本學校牆壁的葉子意象、未來鐵路地下化後綠色廊道想像,與廁所鐵花窗、牆壁及標示配色做連結,並希冀藉由空間重新配置後,引進自然光線,並自帶通風,讓光影微風隨著時間的推移,讓廁所呈現讓人放鬆的氛圍;外圍延續廁所的外牆原有的木板牆面,以木紋格柵呈現,使畫面延伸有整體感,發揮改造效益。

另本次廁所改造同棟11間、21間,共計2間,整體空間規畫考量,將性別友善廁所設置於1樓,方便所有使用需求者使用。

改造後效益:

  • 改善通風採光:廁所東面窗戶釋放,並規劃為意象畫面空間或是低矮的小便斗空間;拆除既有天棚,採用管線明線方式,並重新調整便器比例及數量,使原本窄小、壓迫、採光不足的廁所,達到促進採光、通風及放大空間的效果。
  • 地坪平整化促進使用安全及清潔維護。
  • 管路、牆面、隔屏及安全警鈴等設備等更新,促進安全、使用體驗及後續維護。
  • 廁間燈具及管線明管設計,並拆除既有天花板,改善空間壓迫及管線維護不易問題。
  • 1樓增設性別友善廁所,開放讓所有使用者均能安心使用
  • 配合特色融入美學設計。
  • 將周邊既有隔柵裝飾,融入設計延伸改造效益。